5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称,国家医保局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医药价格工作座谈会,副局长施子海强调,要深入研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药品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价格政策措施。发挥零售药店、网络药店等不同渠道价格发现功能,推进治理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引导企业自主合理制定价格,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零售是我国药品销售终端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价格政策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和优化。“自主定价”对药店而言并不陌生,从2015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除品和第一类政府指导价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由经营者依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与此同时,药店属于市场经营,其药品零售价受经营成本、供应商、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药店也会根据控销产品、流通产品、独家代理产品、自有产品等制定不同的定价规则。
针对此次提出的支持药店自主合理定价,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认为,对实体药店而言短期是利空消息,长期是利好影响。“医保部门相关一系列信号的释放,已充分说明其以医保药品为主,逐步有序将药店药品价格管治做到位的决心。同时,医保资金也会对药店生意提供明确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
在药品零售行业实战专家苍春看来,工业是成本控制的核心,“自主合理定价”不仅需要药店,也需要工业等多方进行发力。
近年来,消费者逐渐建立起线上购药的习惯,医药电商蓬勃发展。2023年中康监测的B2C药品市场规模达659亿元,同比增长21。0%。2023年O2O渠道全国快递店药品市场规模33亿元,70城市70%核心直送店规模95亿元,同比均达到双位数增长。
多家上市连锁财报也显示,企业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线上销售额均实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老百姓最新财报表示,2023年线年财报报告期内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总计2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58%。
这一背景下,药店线上线下的差价大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引发不小争议。仲崇明直言,当前药店生意的美誉度总体仍令人担忧,终端价格存在碎片、无序等情况,甚至普遍价值价格颠倒等情况。
“把零售药店、网络药店等不同渠道放在一起俯瞰,就是要讲一些平等、公共。”仲崇明一进步表示这次发布的公告提到了,“治理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等,就把板子打在了网络药店、零售药店,以及一些药企。“工业、商业的侧影之一是真实与朴实,而不是从研发、生产、流通、零售等各环节进行坐地起价、漫天要价,也不是互联网时代一味搞流量变现、垄断及价格畸形。要回归脚踏实地、靠谱经营,这是有利于各环节市场主体的底层逻辑。”。
苍春则坦言,药店自主合理定价对于目前行业线上线下的价格争议影响比较小,甚至在短期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中国药店要静心去研究消费者,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健康帮助,这才是发展的核心。我们的定位不是所谓的专业医生,而是顾客的健康小保姆。”?
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对省级集采平台的挂网的药品四同药品(同通用名、同厂家、同剂型、同规格)开始价格治理,在三月底前要基本消除“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促进省际间价格更加透明均衡,维护患者群众合法权益。目前,国家“挂网监测价”已经形成,并通报各省,各省要对本省挂网交易产品进行价格梳理和调整。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解决医院药品“四同”治理后,国家医保局或已把下阶段重点工作瞄准门诊统筹以及医保定点的零售药店。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文称施子海赴辽宁调研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等工作时便提到,要进一步探索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对定点零售药店线下价格进行比价的实践,方便患者选择经济性更优的药店,推进定点零售药店价格公示、监测与治理。
仲崇明认为,药店用户几乎都是医保参保人员,药店营收中医保资金的占比也不低。加强对药店药品价格的管治,有利于使药店加快规范化发展且更加灵活。关于价格监测、价格管理、价格调整等国家会进一步体系化地做实做细做详、织密织全。“关于药品加成、支付标准、打击骗保,也会动真格,总体而言是会促进药店良好发展。”!
截止目前,已有超过20省公布有关医疗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覆盖品类逐步明确,巨大增量市场浮出水面。
5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其中提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和信息化设施更新,到2027年力争更新24万台(套),其中2024年推进任务为力争更新7万台(套),推动医疗机构开展病房改造,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自3月国家版方案发布以来,医疗设备更新便成为行业热议话题,相关厂商对于具体更新规模保持高度关注。
广东:到2024年底,更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以及手术机器人等设备0。6万台;到2027年底,更新以上设备超过2万台。
通过梳理各地方案,设备更新类型基本围绕国家发布的四大领域(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但细化来看BOB半岛·体育官方平台,仍在设备品类、更新场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域区别。
例如:江西的医疗设备更新主要集中在影像设备和放射治疗领域,要求推动各级医院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医学影像设备和医用直线加速器等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购置。
浙江明确开展以县级为重点的医疗装备更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到2027年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伴随各地细则接连公布,此次医疗领域设备更新的规模和重点正逐步明确,新一轮市场竞争即将火力全开。
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提到:“中央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等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肯定是有资金支持的,而且支持会是有力度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前各地政府也都在认真研究,会结合各自财力的实际情况,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
5月9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只要开展设备更新就有补助,具体包括!
面向全部制造业技改项目,按照项目入统时设备软件的计划投资,给予3。5%左右的事前投资贴息,2亿元以下的项目按12个月贴息、最高800万元,2亿元以上的项目按24个月贴息、最高2500万元,2亿元以上项目12个月内建完,补助翻倍。
此外,凡是通过设备更新实现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将补助追加到设备软件投资额的10%,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医疗器械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更是在高端突破方面成果频出,有望在本轮设备更新浪潮中获得财政青睐。
4月29日,湖南省“政策益万企”制造业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政银企融资对接暨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在长沙举办。
据湖南省工信厅前期摸底统计,全省有单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需求的工业企业超3000家,投资项目近4000个,计划总投资5800多亿元,设备总投资2300多亿元,融资需求突破1000亿元。
对接会发布了第一批有设备更新融资需求的企业名单以及第一批大规模设备更新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目录,包括复星诊断、亚辉龙等多家知名械企均名列其中。
此外,北京、浙江、山东等地也均发布了有关财政支持的相关通知。在真金白银的驱动下,医疗设备的市场潜力正在迎来加速释放。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域,2022年市场规模为5737亿元,约占整体医疗器械的59%。
国家与各地的文件中均明确提出要淘汰落后产能,且强调智能化、数字化等要素升级。伴随万亿市场更新浪潮来袭,医疗设备领域的前瞻技术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有望迎来提速,进而推动国产高端突破。
报告期内,史赛克净销售额52。43亿美元,同比增长9。7%;有机增长10。0%,其中9。3%来自销量增长!
一季度净利润为7。88亿美元,增长33。1%。本季度摊薄后每股净收益为2。05美元,增长33。1%。一季度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分别为63。6%和18。5%。
调整后毛利率为63。6%,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21。9%。调整后净收益为9。62亿美元,增长17。3%。调整后的摊薄每股净收益为2。50美元,本季度增长16。8%。
分地区来看,2024财年一季度史赛克美国业务净销售额3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国际市场一季度增速略滞后,净销售额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9%。
分业务板块来看,医疗设备和神经技术板块净销售额为29。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2。0%。本季度有机净销售额增长11。6%,其中10。2%来自销量增长,1。4%来自价格上涨。
骨科和脊柱板块的净销售额为22。44亿美元,同比增长7。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8。0%。本季度有机净销售额增长8。0%,其中8。2%来自销量增长,部分抵消了0。2%来自价格下降。
骨科领域中,创伤和四肢业务依然领跑,净销售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7。9%。
对于未来展望,财报指出,考虑到第一季度的业绩、强劲的交易量和对产品的健康需求,预计2024年全年的有机净销售额增长将在8。5%-9。5%之间,价格影响大致持平。如果外汇汇率接近当前水平,预计全年净销售额将受到适度不利影响,调整后每股摊薄净利润将受到 0。05美元 - 0。10 美元的影响。预计调整后的每股摊薄净收益将在11。85美元-12。05美元之间。
2023财年史赛克净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来到204。98亿美元,同比增加11。11%;净利润31。65亿美元,同比增加34。22%;研发投入14亿美元。2023年史赛克发布了1788内窥镜平台、Mako Total Knee 2。0等创新成果。
2020年-2022年史赛克营收分别为143。51亿美元、171。08亿美元、184。49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5。99亿美元、19。94亿美元、23。58亿美元,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延续数年。
在神经介入领域,去年5月,史赛克宣布完成对Cerus Endovascular Ltd。的收购,后者主要从事设计和开发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神经介入设备。
骨科领域,史赛克在今年3月宣布完成对法国关节置换公司SERF SAS的收购。据悉,SERF SAS可补充史赛克在法国和整个欧洲的现有业务,还有助于增强史赛克的全球关节置换产品组合。
继捷迈邦美完成对牙科和脊柱业务的剥离后,拆分而来的Zimvie再度对脊柱业务出手。
今年4月,ZimVie宣布已完成对脊柱业务的出售,未来将纯粹聚焦于牙科业务。接手Zimvie脊柱业务的H。I。G。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主要投资生物健康和房地产等领域,管理资本超过310亿美元。
强生去年启动了轰动一时的骨科重组计划,通过退出某些市场、产品线和分销网络安排来简化运营,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据披露,考虑到市场和产品线的退出,在未来两年里,DePuySynthes的收入总额将减少约2。5亿美元,但这些举措将提高强生满足需求的能力,并加速增长和提高盈利能力。
去年9月,全球骨科排名前10的两大企业Globus Medical和NuVasive宣布完成合并,此前分别位列全球第8和第7名,其中,Globus Medical涉足脊柱手术机器人,NuVasive亦在脊柱领域表现较为突出。有测算显示,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仅次于美敦力的全球第二大脊柱公司。
整体来看,骨科耗材市场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其中,中国市场的带量采购政策对区域产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在创新领域,骨科手术机器人仍处于开拓阶段,多家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相关业务布局。
据史赛克此前披露,该公司Mako机器人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全球安装量创下了纪录。在美国,截至去年年底,Stryker公司60%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和34%的髋关节置换手术都使用了Mako。Mako脊柱手术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推出,Mako肩部手术将于今年年底推出。
美敦力指出,未来2-3年内,完全由中国本土研发生产的系列新产品,包括手术导航系统、颅脑监测、神经监测、新一代机器人等将陆续上市。据悉,中国版Mazor脊柱导航机器人MazorTM XC的开发快速推进中,有望在两年内上市。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