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始终存在。针对这一现状,国家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如将深化医疗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其中,?
近期,相信很多医疗系统的同行们都可以敏锐地察觉到,关于医疗改革的很多政策正在迅速落实,比如在医疗行业内讨论了很久的“医院回归公益性”的问题,虽然有关的报道很少,但相关工作却一直在开展。
早在2016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今年3月11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就有相关代表提出“重视公立医院改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的提案,引起轰动。
今年8月20日,甘肃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调研时强调,卫生健康事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安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要深化医疗、医药联动改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大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研攻关,推动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卫生健康服务。此发言一出,再次引发大众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这是由行业特殊性决定的,看病就医是患者生存的必然需求,不可缺少,不能替代。但医疗服务不是商品,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价格是多少。人无法预测自己会得什么病?需要做什么检查?如何治疗?需要多少治疗费用?这些都需要医生做出判断并决定,患者无法左右。
因此,如果医院和医生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就非常容易利用技术主导患者消费,为患者提供过度或不必要的服务,导致医疗费用上涨和患者经济负担增加,让普通百姓不敢看病,看不起病,这与医院的建立初衷相悖。所以,自发的市场竞争不能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自身利益和患者、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利润驱动、药品回扣、医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出现。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
2016年,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在做客“健康中国”时表示:“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回归,按照成功的经验,也就是分3步走,即:斩断利益链条,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运行新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虽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此项改革落实难度很大,但不等于不能实现。时间悄然来到2023年7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明确了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2023年下半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等6个方面,以及“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20项重点任务。
这说明,“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可知,在未来仍将是重中之重,直至完成既定目标。而这次史无前例的反腐举措就是公立医院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接下来的改革扫清障碍和阻力。
《工作任务》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要求中强调,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了,医生收入也和创收没有关系了,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工作任务》政策解读中提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逐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夯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
现在,“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生收入不再与创收挂钩、政府加大投入”这三个促成医院公益性的条件都在慢慢实现,可见医院回归公益性的目标也不再遥远。
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公立医院不再以赚钱、业绩为主,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将由营利性转向公益性。人民群众看病更加便宜,医生的工资也相应地有所提高”这个美好局面。
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保障和促进全民健康,使每位公民无论贫富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不仅是保障个人健康的要求,也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因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强调公益性原则。政府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医疗卫生机构不以其自身或其成员的利益为追求目标,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节约医疗支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社会目标上。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