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医改是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大病、看好病,人民群众的各项健康指标有了长足进步。
2024年,潜山市立医院迎来了“长三角健康直通车”。上海市肺科医院每月组织肺部医学专家,带着专业技术服务潜山当地群众。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多名专家主动加号、延长坐诊时间,尽量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潜山市立医院和上海市肺科医院的无缝对接,为本地患者和上海权威专家架起了一座生命桥梁,让基层老百姓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差、行动不便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千里之外的优质医疗资源。
如今,类似这样的“医疗合作”,在潜山并不少见。对标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医疗资源,寻求深度健康合作,是潜山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务实举措。
近年来,潜山市坚持以深化医改为抓手,践行“生命至上、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潜山市综合医改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医改各项任务,连续五年位于安庆市卫健委年度绩效考核前列。
临床专科水平方面,潜山也逐步上升。目前,已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引入新技术18项,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全面推进。该市已累计开设6个名医工作室,建立7个专科联盟,柔性引进国内一流医学人才及其团队成员达67人。培养一批百姓身边的好医生、好护士是关键。潜山统筹谋划卫生健康人才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卫健系统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70名,其中高级职称达314名,公开招录硕士及以上学历24名,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人才保障。
连日来,潜山市立医院新院区项目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该项目在2023年5月底已全面封顶,目前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将于2024年5月份正式启动搬迁。与此同时,源潭中心卫生院新区主体工程施工已完成,预计202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据悉,该类项目已分别纳入潜山市政府年度实事工程、重点工程,对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起到重要保障。
在“做优存量”的同时,潜山持续“做强增量”,市中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梅城镇卫生院迁建项目、王河中心卫生院精神病病区建设项目、托育中心项目等,可谓“遍地开花”,以推进重大项目为抓手,构建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潜山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扩容发展。
2019年以来,潜山市累计实施医疗卫生项目26个,新增床位228张,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室143个,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2023年,潜山市立医院、市中医院成功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实现三级医院“零突破”。
近日,王河中心卫生院荣获国家卫健委基层司“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这是潜山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缩影。在2023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征集评选活动中,潜山市源潭镇东畈村卫生室主任储秋明成功当选,也是潜山市基层医务人员奔忙乡间,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生动诠释。
据了解,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潜山市根据人口聚集程度和医疗资源分布特点,升级建设3家中心卫生院,成功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源潭中心卫生院便是其中之一,逐步打造了以创伤、中医康复、无痛胃肠镜等为特色的一批专科,2021年8月成功获批二级综合医院,2023年医疗业务收入达2000余万元,较2017年翻了3番,形成辐射周边5个乡镇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不仅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也是群众对高质量健康服务诉求的有力应答。
近年来,潜山市将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县级带动次中心、次中心辐射基层”的总路线图,有效推进学科能力、人才队伍、医疗设施配置等全面发展,全市7家中心卫生院都能开展外科手术,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了病、看得好病”。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量占比达67。2%,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医改在“深水区”破浪前行,百姓在基层看病的获得感将不断增强。深化综合医改,潜山始终在路上。(卢晨)?
推动医改是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大病、看好病,人民群众的各项健康指标有了长足进步。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