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列政策加持下,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肿瘤药市场跌宕起伏,格局洗牌。目前73个抗肿瘤药已有企业过评/视同过评,齐鲁、正大制药领跑过评榜,多个超10亿品种销售额“大跳水”;5个品种备战第十批集采,科伦、齐鲁、豪森、正大制药、奥赛康、复星等均有多个品种在列。
第六批集采(胰岛素专项)将于本周五开标,第七批集采也即将提上日程。作为集采的热门品类之一,抗肿瘤药已有10个通用名药品满足国家集采条件,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超过44亿元。齐鲁制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涉及的过评品种数量最多;阿法替尼、仑伐替尼、伊立替康、舒尼替尼等品种过评企业达5家及以上。
集采、“劝退”伪创新后,时隔两年,重点监控目录正式提名抗肿瘤药物。近年来抗肿瘤药市场持续扩容,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抗肿瘤药TOP20中,多款PD-1及替尼销售额大涨,老牌产品集采后市场“腰斩”。抗肿瘤药累计有17个品种纳入集采,市场都已经或面临萎缩。今年以来国内获批上市的10款抗肿瘤创新药中,PD-1、替尼便占了6个。
受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合理用药等政策影响,叠加新冠疫情效应,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市场规模首次下滑,用药市场格局也发生改变。区域医疗终端受经济、用药习惯等的影响,其用药结构也不同,那么区域医疗终端的用药结构与全国市场有哪些不同?用药结构有哪些变化?变化孕育着机会,可以给零售药店带来哪些机遇?
7月28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关于发布《广东省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并印发了《广东省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限制使用级参考清单》,共涉及78个药品(详见文末附表),该通知自2021年7月27日起施行。
2019年,带量采购、医保谈判、重点监控目录……重磅行业政策连续发布,多项政策叠加影响国内终端用药市场格局。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终端化学药销售额为1795亿元,同比增长4。90%,增速趋缓。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销售额依然位居前列,北京市销售额突破200亿元;第一批国家集采品种在北上广三城销售下滑明显,抗肿瘤药销售持续增长,已成为主要用药大类…?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