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手段逐渐走向临床应用,治疗性抗体便是其中一种备受瞩目的药物形式。2022年,全球治疗性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为23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8%,截至2023年3月1日,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74个抗体药物在国内上市,预计2025年国内批准的所有抗体药物数量将超过100款,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两个领域。
由于抗体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与研发生产技术高度相关,自从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以来,经过后续几十年的技术迭代升级,才迎来目前的单抗行业快速应用发展的黄金期。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了许多能够渗透细胞的靶点,这为治疗性抗体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2022年,中国治疗性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至757亿元,同比增长29。4%;预计2023年治疗性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028亿元。
抗体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mAb)、双特异性抗体(BsAb)、抗体药物偶联物(又为偶联单克隆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其中mAb为中国抗体市场的TOP类别,占2022年治疗性抗体药物市场的98%以上。
单克隆抗体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疗效好、以革命性的速度改进了癌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重点疾病领域的临床治疗方法,是目前技术发展成熟、商业化成功的抗体药物。
在全球医药研发管线中,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倍受瞩目的生物工程药物,受到了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和证券市场的追捧,属于最热门的攻关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后,全球生物工程医药跨入新时代,单抗类药物成为医药市场中发展迅猛的板块,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化学药物。
从全球来看,单抗类药物是一个典型的空间足够大、成长性足够强的细分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单抗药物市场已从2014年的88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448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13。2%,远高于全球生物药7。7%的复合增速。
从国内来看,中国的单抗药物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成长速度更快。2018年中国单抗市场仅占总生物药市场的6。1%,种类较少、覆盖率较低。而随着国内需求端及支付能力的持续提升,医保覆盖面及上市品种的持续扩大,我国单抗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单抗市场依然由海外大药企主导,国内的药企竞争力也已经有显著突破,在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背后,中国抗体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二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三是全球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肿瘤、免疫性疾病等领域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展。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政策支持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针对抗体药物的审批政策正在逐步放宽,这有助于提高抗体药物研发的效率,加速新药上市进程。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抗体药物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以促进抗体药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抗体药物市场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内外生物技术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